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驱动下,中国大地上,卷起了一股“红色文化”的飓风:红色歌曲唱遍大江南北;红色影视占领荧屏银幕;红色书籍畅销城乡书市;红色旅游火爆九州山川。这股“红色文化”的飓风不仅席卷神州大地,受到亿万群众的欢迎,也吹向五洲四海,影响了整个世界,毫不夸张地说,红色文化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最受欢迎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主旋律!
众所周知,每一个社会都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流派。而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流的文化,它主导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进度。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各种颜色的文化都在竭力表现自己,都在争夺着思想阵地和文化领域。那么,什么文化是我们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呢?红色文化是不是当代社会的主流文化呢?目前对这个问题有不少争议:有的人认为红色文化是老传统,已经过时了;有的人认为红色文化不受青少年的欢迎了;也有的人认为红色文化虽然很好,但已不适应现代改革开放的社会,成不了主流文化。我认为这些观点都是不对的,红色文化就是我们当代社会的主流文化。
一,什么是红色文化,它的内涵是什么?
红色代表着吉祥、喜气、热烈、奔放、激情、斗志。红色在政治上经常用来象征革命以及左派,共产主义国家用红色来表示共产主义。在中国,红色传统上表示喜庆,比如在婚礼上和春节都喜欢用红色来装饰。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红色文化是革命的、激情的、喜庆的文化,它是革命思想在文化领域的集中体现,是长期革命斗争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简单地说,红色文化就是革命文化。
红色文化的题材多姿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概括地说,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赞美伟大祖国、重温革命历史、继承革命传统、歌颂英雄人物、发扬革命精神。
1.赞美伟大祖国。伟大的祖国山清水秀,地大物博,值得歌颂,值得赞美。作为一个中国人,只有爱国,才能建国,也才能保国。每当我们听到“一条大河”的优美旋律,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每当我们唱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雄壮歌声,都会从心底感到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任何国家都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教育的第一位!增强爱国主义,提高对祖国的自豪感,是红色文化的首要任务。
2.重温革命历史。列宁说过: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只有牢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从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一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百多年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一条洒满鲜血和生命的道路,不知道“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不了解“长征”和“南京大屠杀”,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国人。宣传红色文化,就是要人们牢记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继承革命传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我们党和军队形成了一整套光荣传统,比如“党指挥枪”的传统,“艰苦奋斗”的传统,“拥军爱民”的传统,在战争年代,这是我们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无敌法宝。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革命传统依然是我们克难攻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锐利武器,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4.歌颂英雄人物。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有无数光彩夺目的英雄人物,他们是民族的骄傲,学习的榜样,是红色文化永恒不灭的光辉形象!比如董存瑞、刘胡兰、王成、雷锋、钱学森。这些英雄人物的闪亮形象,不仅是红色文化中的主人公,更是亿万群众学习的楷模,做人的典范。唱英雄、学英雄、做英雄,是红色文化的立脚点和目标点。最近在全国开展的“双百人物”评选活动,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就是最好的证明!
5.发扬革命精神。毛泽东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过去需要,今后仍然需要。从过去二万五千里长征、八年抗战、解放战争;到今天的战胜冰雪灾害、抗击四川地震、胜利举办奥运会,都贯穿着一股无比强大的革命精神。我们在传播红色文化时,也经常被这些精神所感动,所激励: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的革命精神;以勇于牺牲,无私奉献为主的奋斗精神;以独立自主,自强不息为主的强国精神;以热爱人民,以人为本为主的为民精神。这些革命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奋发图强、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
二、为什么说红色文化就是当代的主流文化
主流文化不是自封的,按照权威的说法,主流文化是在文化竞争中形成的,具有高度的融合力、较强大传播力和广泛的认同的文化形式,更重要的是,主流文化必须是决定社会进程的文化。而红色文化完全具备了以上诸方面的要素。
1.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在反帝反封建的“百年抗争”中铸造出来的精神财富。是在和各种文化的拼搏中生长壮大的革命先锋。她既有深厚的历史沉淀,又经过血与火的考验,因此具有强大的战斗力。红色文化的目的很明确,她生来就是为革命斗争服务;红色文化的内容很充实,她记录着革命斗争的生活和历史;红色文化的形式很朴实,她易为亿万革命群众所接受;红色文化的精神很激昂,她饱含着革命的激情和斗志。任何其他文化,都不可能和她相抗争,更不可能取代她的主流地位!
2.红色文化吸收了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融合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思想的思想精华。毫不夸张地说,红色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扎根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吸取着古今中外优秀思想的营养雨露,具有高度的融合力,因此,她必然会结出最美最甜的文化果实。她的产品也最受人民大众欢迎。
3.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就是一个红色的社会。红色文化是当代社会主流媒体的根本宣传内容,从电台到报纸,从电视到电影,从小学到大学,都在宣传着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传播力。我们每个人都身处红色文化的海洋之中,每个人都被感染和影响着,只不过是程度的不同。红色文化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国人最深刻的记忆和最难忘的历史。
4.红色文化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深入人心,有最广大的文化受众和最辽阔的文化市场。不论走到那里,都能听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不论那一个人,都熟悉、《国歌》和《东方红》的旋律。无论城市乡村,也无论街头田间,只要唱起红歌、跳起红舞、讲起红色故事,就立刻吸引广大军民的关注和参与,这就是红色文化最强大的生命力。
5.有什么颜色的执政党,就有什么颜色的主流文化。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红色的党,我们的党要巩固政权,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贯彻自己的方针政策,就必须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靠什么呢?当然是靠红色文化。党中央和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十分重视思想文化阵地的斗争,重视红色文化的发展和建设。近年来,党中央提出的“五个一”工程,以及开展读红书、唱红歌、演红戏、开展红色旅游等等活动、就是推进红色文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因此,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也不管党和国家的领导如何变换,只要中国共产党还是执政党,只要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红色文化就一定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主旋律!
三,坚定捍卫红色文化的主流地位
红色文化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但这并不能保证红色文化就一定会地位稳固。社会上各种文化都在表现自己,都希望多占领一些思想文化阵地,企图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所以我们千万不能麻痹大意、高枕无忧。而要充满忧患意识和危机感,不仅要守住阵地,更要主动出击、扩大阵地,坚决捍卫红色文化的主流地位。
1.宣传红色文化是政治思想文化战线的生死之战。
捍卫红色文化,就要坚决打击一切反动、腐朽的文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各种不健康的文化潮流也乘虚而入,进入我们的社会。比如黄色文化((淫秽下流)、黑色文化(血腥暴力,如军国主义文化、黑社会文化)、白色文化(迷信愚昧、装神弄鬼)、金色文化(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等。它们往往抹上华丽的色彩,运用高科技的传媒工具,偷袭人们的思想领域、侵蚀我们的文化阵地。对于这些危害社会的垃圾文化,我们要坚决铲除,绝不留情!最近开展的取缔黄色网站,打击手机黄色网络的活动,就是一个大快人心的行动,受到亿万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捍卫红色文化,更需要警惕那些披着红色外衣的伪“红色文化。”近年来,有些人打着“人性化”和“恢复历史”的旗号,采用“恶搞”和“挂羊头卖狗肉”的手法,丑化、贬低红色文化。比如前一段出版的新编小说《沙家浜》,就是一个典型范例。小说中的阿庆嫂“风流成性”,郭建光和胡传魁都是她的情人,而且人们都知道“阿庆的老婆跟镇上的男人不干不净已不是头一桩了”。郭建光则遇事束手无策,只知道依赖阿庆嫂。相反,胡传魁倒成了江湖豪杰,他“有一股义气在,有一股豪气在”。这种作品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不满。对这类东西,我们更要百倍警惕,坚决打击!
2.正确处理主流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关系。
我们党的文化政策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红色文化和各种文化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文明大国,有着众多的优秀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决定了多元化的文化。我们既要坚持红色文化的主导地位,也要包容、吸收一切对社会有益的健康文化,批评和改造低级、庸俗的低俗文化。让我们的文化事业丰富多彩、健康发展!
宣传主流文化还要适可而止。主流文化不是唯一的文化,更不可能替代其他非主流文化。因此我们在宣传红色文化时,要做到适可而止:就是要适人、适时、适度、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不能唯我独尊,更不能通过行政命令强加于人。
3.主流文化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不断发展。
红色文化既要继承传统,又不能墨守成规,而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要适应新时代,充实新内容,增加新形式,面向新受众,不断推出新的红色文化产品。平心而论,当前反映时代风貌的好作品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每个时代,都有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每个时期,都有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广大文化工作者应该投身到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歌颂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大业;赞美各个领域的英雄人物,谱写红色文化的新篇章。只有这样,红色文化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健康发展,才能永葆革命的青春。
同时,必须加强红色文化的学术研究。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思想财富,在中国文化发展历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对她的理论研究是十分不够的,我们应该加强对它的科学研究,从理论上为红色文化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本文标签: